AIFA·爱发体育(中国)APP下载

当前所在位置: 爱发体育 > 案例展示

爱发体育手机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(第6期)

 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,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,2023年,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、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。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,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,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,聚焦移风易俗,突出成风化俗,着眼于乡镇苏木、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,从小切口、多视角、多层面入手,既阐述背景成因、又展示具体举措,既分析工作成效、又解读推广理由,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,具有接地气、可复制、易推广等特点。

  近年来,友联村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切入点,以“史(村志)”为源,以“传(IP形象宣传)”为抓手,以“新(文明新风)”为目标,走出了一条以村史为底色、汇聚村民智慧、弘扬时代新风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移风易俗新路径,不断擦亮“全国文明村镇”金字招牌。

  友联村坐落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南端,距离市区4公里,始建于1935年,村域面积26.7平方公里,全村人口787户、2278人。多年来致力于提升乡村文化涵养,推进乡风文明建设,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,奏响“修村志 树IP 来打卡”交响乐,谱写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振兴新篇章。

  序曲:“小村志”里,寻魂根。友联村从留存的资料中充分挖掘村风民风,历时三年编撰完成《友联村村志》,追溯记载自1981年中央号召开展“五讲、四美、三热爱”活动后,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友联村逐步兴起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友联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入新的阶段,组建“移风易俗示范户”“十星级文明户”先进典型宣传队,以《友联村村志》为纲,向村民生动讲述建村以来的“老故事”,让友联村村民“朴实憨厚、勤劳节俭、热情好客、诚信友善”优秀品质有根可寻。

  奏鸣曲:“新IP”里,塑风尚。2022年8月“我和友联有个约会 友联村IP形象发布会”正式对外发布了以村志挖掘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为魂,由村民广泛参与、共同塑造出的“联大爷”(朴实、诚信,有老一辈务农人的田间智慧)“联大妈”(热情、好客,联大爷的贤内助)“联大壮”(勤劳、憨厚,第一批设施农业带头人)“联二嘎”(退伍转业回到村里开启了现代化新农村生活)和“联小花”(活泼、开朗,小有名气的VLOG博主)5个移风易俗卡通人物形象,并据此推出村民参演的情景剧《农村的变化》,深受村民、游客等多方喜爱。5个IP形象成为友联村新时代新风尚的代言人,广大村民以争当“联家人”、当好“联家人”为荣,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。

  咏叹调:“网红地”里,绘新篇。友联村将村志故事、“联家人”IP形象等移风易俗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五谷丰登广场、向阳花海、玉米迷宫和彩灯长廊等村民日常文化活动场地,让他们成为了“移风易俗网红打卡地”。村民开展传承家风培育民风等移风易俗主题活动、年轻情侣拍摄婚纱照、书画摄影短视频团队宣传交流……“网红地”被发掘出越来越多的功能标签,吸引着机关单位党建打卡、未成年人教育研学、游客拍照打卡。让参观、游玩的村民市民在景色景观的潜移默化下,接受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引导,以景育人、以境育人,达到成风化俗的目标。

  “修村志树IP来打卡”的交响乐,为友联村奏响了精神文明建设时代新风。1个主题广场、5个移风易俗IP形象、7个移风易俗网红打卡地在村落中均匀散落,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、田间地头,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了从“老”到“新”、从“陋习”到“文明”的转变。同时,激活了一条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,更多的游客被吸引“打卡”而来,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,让村民富了脑袋、也富了钱袋。

  友联村紧紧围绕移风易俗工作,将编撰村史村志、树立IP形象、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多维度有机结合,有精神文明内核支撑,创新工作开展形式,带动经济发展,具有一定借鉴推广意义。

  一是编撰村志,凝聚村民人心。友联村通过从村史村志中提炼升华村风民风,用乡村大舞台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了有效推广,增强了村民凝聚力和认同感,同时激发了村民讲述“我们村”的热情,从村民中收集到更多不为人知的村史资料,助推村志编撰工作顺利开展,勾勒出更丰满更具体的友联村和村民形象。正在探索中的“村史馆”项目落地后,将成为移风易俗与村史保护、文化传承与发展示范型基地。

  二是具化形象,更加贴近生活。友联村通过将精神文明建设所倡导的文明风尚与IP形象相结合,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品牌形象,让“文明”成为村民的身边人,缩短了村民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距离,能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,发挥主人翁作用,提升村民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接受度、支持率,让村民成为移风易俗的主导者、践行者、受益者。网红打卡地将移风易俗与风土人情、经济发展相结合,更加深入人心、引起共鸣,实现寓教于景、寓教于行。

  三是容易复制,便于广泛推广。友联村“修村志树IP来打卡”交响乐移风易俗建设工作无技术壁垒,可操作性强,对于其他乡村移风易俗工作可参考性较高,易在农村推广,可收到预期效果。同时通过收集、整理、编写村史村志,能让村民对本村的历史沿革、风土人情、精神品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,也是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在农村开展的一个切入点。

 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,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,2023年,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、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。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,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,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,聚焦移风易俗,突出成风化俗,着眼于乡镇苏木、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,从小切口、多视角、多层面入手,既阐述背景成因、又展示具体举措,既分析工作成效、又解读推广理由,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,具有接地气、可复制、易推广等特点。

  近年来,友联村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切入点,以“史(村志)”为源,以“传(IP形象宣传)”为抓手,以“新(文明新风)”为目标,走出了一条以村史为底色、汇聚村民智慧、弘扬时代新风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移风易俗新路径爱发体育手机,不断擦亮“全国文明村镇”金字招牌。

  友联村坐落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南端,距离市区4公里,始建于1935年,村域面积26.7平方公里,全村人口787户、2278人。多年来致力于提升乡村文化涵养,推进乡风文明建设,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,奏响“修村志 树IP 来打卡”交响乐,谱写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振兴新篇章。

  序曲:“小村志”里,寻魂根。友联村从留存的资料中充分挖掘村风民风,历时三年编撰完成《友联村村志》,追溯记载自1981年中央号召开展“五讲、四美、三热爱”活动后,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友联村逐步兴起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友联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入新的阶段,组建“移风易俗示范户”“十星级文明户”先进典型宣传队,以《友联村村志》为纲,向村民生动讲述建村以来的“老故事”,让友联村村民“朴实憨厚、勤劳节俭、热情好客、诚信友善”优秀品质有根可寻。

  奏鸣曲:“新IP”里,塑风尚。2022年8月“我和友联有个约会 友联村IP形象发布会”正式对外发布了以村志挖掘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为魂,由村民广泛参与、共同塑造出的“联大爷”(朴实、诚信,有老一辈务农人的田间智慧)“联大妈”(热情、好客,联大爷的贤内助)“联大壮”(勤劳、憨厚,第一批设施农业带头人)“联二嘎”(退伍转业回到村里开启了现代化新农村生活)和“联小花”(活泼、开朗,小有名气的VLOG博主)5个移风易俗卡通人物形象,并据此推出村民参演的情景剧《农村的变化》,深受村民、游客等多方喜爱。5个IP形象成为友联村新时代新风尚的代言人,广大村民以争当“联家人”、当好“联家人”为荣,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。

  咏叹调:“网红地”里,绘新篇。友联村将村志故事、“联家人”IP形象等移风易俗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五谷丰登广场、向阳花海、玉米迷宫和彩灯长廊等村民日常文化活动场地,让他们成为了“移风易俗网红打卡地”。村民开展传承家风培育民风等移风易俗主题活动、年轻情侣拍摄婚纱照、书画摄影短视频团队宣传交流……“网红地”被发掘出越来越多的功能标签,吸引着机关单位党建打卡、未成年人教育研学、游客拍照打卡。让参观、游玩的村民市民在景色景观的潜移默化下,接受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引导,以景育人、以境育人,达到成风化俗的目标。

  “修村志树IP来打卡”的交响乐,为友联村奏响了精神文明建设时代新风。1个主题广场、5个移风易俗IP形象、7个移风易俗网红打卡地在村落中均匀散落,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、田间地头,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了从“老”到“新”、从“陋习”到“文明”的转变。同时,激活了一条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,更多的游客被吸引“打卡”而来,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,让村民富了脑袋、也富了钱袋。

  友联村紧紧围绕移风易俗工作,将编撰村史村志、树立IP形象、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多维度有机结合,有精神文明内核支撑,创新工作开展形式,带动经济发展,具有一定借鉴推广意义。

  一是编撰村志,凝聚村民人心。友联村通过从村史村志中提炼升华村风民风,用乡村大舞台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了有效推广,增强了村民凝聚力和认同感,同时激发了村民讲述“我们村”的热情,从村民中收集到更多不为人知的村史资料,助推村志编撰工作顺利开展,勾勒出更丰满更具体的友联村和村民形象。正在探索中的“村史馆”项目落地后,将成为移风易俗与村史保护、文化传承与发展示范型基地。

  爱发体育在线

  二是具化形象,更加贴近生活。友联村通过将精神文明建设所倡导的文明风尚与IP形象相结合,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品牌形象,让“文明”成为村民的身边人,缩短了村民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距离,能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,发挥主人翁作用,提升村民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接受度、支持率,让村民成为移风易俗的主导者、践行者、受益者。网红打卡地将移风易俗与风土人情、经济发展相结合,更加深入人心、引起共鸣,实现寓教于景、寓教于行。

  三是容易复制,便于广泛推广。友联村“修村志树IP来打卡”交响乐移风易俗建设工作无技术壁垒,可操作性强,对于其他乡村移风易俗工作可参考性较高,易在农村推广,可收到预期效果。同时通过收集、整理、编写村史村志,能让村民对本村的历史沿革、风土人情、精神品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,也是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在农村开展的一个切入点。

  爱发体育在线


网站地图